NBA主帅史蒂夫·科尔的父亲、“被遗忘的”黎巴嫩

今年8月13日,英国作家萨尔曼·拉什迪(SalmanRushdie,又译为拉什迪)在纽约遇刺,引起中外文化界的强烈关注。虽然作家已经度过了人生的关键时期,但他经久不衰的暗杀阴影却不容忽视。1988年,拉什迪出版了他的五年作品《撒旦诗篇》(撒旦诗歌),该作品描绘了一个以先知为原型的人物,他被指控不尊重先知和《古兰经》。1989年,时任伊朗什叶派宗教领袖的阿亚图拉霍梅尼公开宣布,他将因杀死拉希迪而获得奖励。

拉什迪遇刺的阴影在某种程度上是笼罩阿拉伯世界历史阴影的一部分。这片古老的土地仍在世俗化、现代化和神权政治之间多层次的冲突。而公开宣扬暗杀拉什迪的霍梅尼,无疑对阿拉伯世界的分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阿拉伯的梦想宫殿》中,著名的中东学者福阿德·阿贾米分析了霍梅尼充满活力的神权政治如何吸引1980年代长大的年轻人,以及它如何让他们与信奉世俗原则的父母之间的深刻分歧进行互动。

这种尖锐的冲突通常反映在书中对著名阿拉伯诗人哈利勒·哈维的描述中。1982年,这位黎巴嫩爱国者在以色列军队的入侵中自杀身亡。在他去世后不久,黎巴嫩贝鲁特美国大学校园内又发生了一起悲剧:来自美国的阿拉伯文化研究员、时任总统马尔科姆·科尔被枪杀。马尔科姆有一个在公众中可能比他自己更出名的儿子——史蒂夫科尔,他目前是NBA勇士队的主教练。在Netflix两年前发布的纪录片《《最后一舞》》中,这位多才多艺的芝加哥公牛队射手艰难地讲述着过去,仿佛球场上的所有暴力都比发生在他父亲身上的事情更加激烈。冲突似乎很轻。

马尔科姆出生于贝鲁特,在加入贝鲁特美国大学之前,他已经是美国阿拉伯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他没有必要回老家,但最终,黎凡特迷人的过去仍然在强烈地召唤着他。阿杰米记录了马尔科姆的暗杀,并为马尔科姆做了一个角色速记。尽管冲突频发,但阿拉伯地区在各方面仍不是当今世界的焦点。以美国为首的大国伸出的“援助之手”,似乎有些粗心,甚至带来了更多麻烦。马尔科姆决心回国,真心想改变现状,尽管这些过去长大的知识分子对现在发生的事情无能为力。他被暗杀的经历,也可以说是阿拉伯世界当前局势的一个缩影。

《阿拉伯人的梦想宫殿:民族主义、世俗化与现代中东的困境》,[美国]FuadAjami,钟英祥译,当代世界出版社,乌托邦,2022年7月。

哈利勒·哈维去世18个月后,死亡的阴影再次笼罩贝鲁特美国大学的校园。这一次死者是来自美国的阿拉伯文化研究员马尔科姆·科尔,他是当时的大学校长。1984年1月18日,他被枪杀身亡,凶手不明。他们在他上班的路上拦住了他,并朝他的头部开了几枪。

从外面看,科尔不是普通的美国人,更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路人。他于1931年出生在贝鲁特,他倒地的医院成为了他后来安葬的地方。他是一个熟悉贝鲁特的局外人,这座城市对他来说就像家一样。他的父亲、贝鲁特美国大学生物化学教授斯坦利·科尔和母亲艾尔莎·科尔(ElsaKerr)是该校妇女事务的负责人,他们在黎巴嫩相亲相爱。40年。马尔科姆也是在黎巴嫩遇到了他未来的妻子安兹维克。安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1954年作为学生来到贝鲁特。天真烂漫,满怀憧憬的她在这个国家开始了她的大学二年级。

马尔科姆·科尔来自一个长老会家庭,两位教育工作者。成为贝鲁特美国大学的校长无疑是他毕生的梦想。而他的梦想在1982年实现了,这就是他的命运:那个夏天,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在黎巴嫩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这个国家已经流血七年了。当他上任时,美国在黎巴嫩的势力已经处于争议的风口浪尖。美国的错误在于,它在1982年为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开了绿灯,然后派出自己的军队执行所谓的“维和任务”。

再次证明“美国在国外是无辜的”是一个仓促的决定。1982年9月,一支由美、英、法、意三国组成的多国部队仅5000人就前往黎巴嫩。一到那里,这个遥远的超级大国就卷入了黎巴嫩的宗派战争,与叙利亚、伊朗和以色列一起在黎巴嫩领土上发生了争端。美国的进入很快就造成了损失。1983年4月,美国驻黎巴嫩西贝鲁特大使馆遭到轰炸。同年10月,发生了一场令人难忘的悲剧:一名自杀式炸弹袭击者开着卡车冲进贝鲁特南郊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基地。爆炸声响起,240多名美国人丧生。贝鲁特美国大学和刚刚上任校长的阿拉伯人马尔科姆科尔就这样陷入了无法控制的巨大困境。

事实上,马尔科姆科尔本并不需要这份工作:他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职业生涯相当顺利。自任教以来,一路升迁,一路畅通无阻,奠定了他在美国阿拉伯研究界的领军人物地位。1979年至1981年在开罗美国大学做访问学者居住在开罗。不过,他并不喜欢开罗,对开罗的美国大学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感情。相比之下,带有黎巴嫩口音的阿拉伯语更受他的喜爱,可以激起他回应的欲望。

贝鲁特市和周围的山脉和山谷,承载着他的记忆和思绪。国家和那里的人群和宗派都对他有着深深的依恋。这种依恋来自他的父母:1919年,马尔科姆科尔的父亲斯坦利是一名临床生物化学家,他辞去了在沃尔特里德医院的工作,为黎凡特的近东救济工程处做志愿者。近东救济工程处成立于1915年,是美国公理会下属的人道主义援助机构。

StanleyCole的志愿者生涯始于阿勒颇,为当地的亚美尼亚难民奔波,无所不能。他以摄影记者的身份,解救被强行送往库尔德和土库曼家庭的亚美尼亚青年难民,负责救济社会的医疗和卫生工作,并进入实验室。他积极抗击难民中的疟疾和发烧流行病,测试水源并准备静脉注射的无菌溶液。受惊的难民逃往土耳其,那里的亚美尼亚儿童经常被游牧部落和村民绑架。无畏而热心的斯坦利科尔喜欢站出来帮助这些孩子回到父母身边。

这里曾经是亚美尼亚民族的聚集地,鼎盛时期有8万人口。到1923年,马拉什经历了世界大战,被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和一战后土耳其边境的频繁冲突蹂躏,当地的亚美尼亚人要么被屠杀,要么流离失所。正是在这个地区,高瘦、戴着眼镜的年轻志愿者斯坦利·科尔开始了他与亚美尼亚国家的终生纽带。

他全身心地投入到难民营救工作中,并与土耳其官员进行了沟通。他一直待在那里,直到最后一个亚美尼亚孤儿将大篷车带到贝鲁特(在那里他遇到了他未来的妻子艾尔莎,一位来自俄亥俄州的年轻女子)。这个美好的相遇被写进了他的书《马拉什群狮》(马拉什的狮子)。与亚美尼亚人的友谊让斯坦利·科尔难以忘怀,贝鲁特的浪漫之旅在他的心灵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回到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结果与黎巴嫩分离了三年。毕业后,他立即赶回贝鲁特加入当地学术界,并于1960年退休。他的儿子马尔科姆·科尔(MalcolmCole)继承了他的黎巴嫩情结。

虽然马尔科姆科尔写过关于埃及和泛阿拉伯世界的问题,但黎巴嫩这个小世界的历史才是他真正关心的问题。他对这个国家的生存方式、美食和人民的文化传统着迷。

在她丈夫去世十年后,AnnZwicker出版了一本名为《和我一起从黎巴嫩而来》(从黎巴嫩跟我来)的回忆录。她想起马尔科姆·科尔的一个笑线%的几率死去,死的时间会提前到来。”但贝鲁特美国大学的电话告诉他,他无法拒绝。如果他去了,他将在学校的历史上留下他的名字。他还可以重游地中海沿岸的“伊甸园”,住在被蓝花楹和柏树环绕的“MarqudHouse”(校长官邸),成为学校礼堂校长办公室的主人。这是他的圣地:前辈在这里工作、生活,他熟悉这些神官和老师的生活和遗产。

马尔科姆·科尔知道这份工作是有风险的:1982年7月,他的前任大卫·道奇(DavidDodge)由丹尼尔·布利斯(DanielBliss)创立,他的父亲也管理着这所大学。或者他的母系祖先——在校园里被绑架。大卫道奇是马尔科姆科尔的童年玩伴。然后他的命运广为人知:劫匪穿过叙利亚并将他带到了伊朗。

在那里,大卫道奇在狱中度过了一年多的时间。马尔科姆科尔小时候所拥有的美丽的贝鲁特和阿拉伯世界早已荡然无存。他熟悉美国介入黎巴嫩事务以来的历史痕迹。1983年,他为约旦的一位前朋友写了悼词。文中,他伤感地诉说着那个一去不复返的简单时代。那时,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圣经,乔治·安东尼的《《阿拉伯的觉醒》》刚刚写完,各种人物、英雄、歹徒,都各具特色,富有传奇色彩。

时代变了,马尔科姆·科尔写道,“过去的一小群英雄和黑帮被一群新的、多面的演员挤出了文学和政治舞台。没有人可以控制并追究他们责任的组织任何东西。这就是大众政治和大众消费文化的来源。”他感叹精英传统不再安全和疏远,阿拉伯世界和美国再次相遇,彼此不了解。他出身于上流社会,多年学习阿拉伯语和阿拉伯人。然而,“[西方]最近访问过阿拉伯世界的人与以前大不相同,而且人数比以前多得多。”在纪念他的约旦朋友时,他写道:“他们没有兴趣了解这个国家和它的人,谁不打算在这里久留,只想快点发财。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自工薪家庭,他们不知道也不关心女性美德和禁酒的传统。他们与当地人的相遇并不那么和谐。联系,而不是严重的冲突。”

早在1981年,马尔科姆·科尔(MalcolmCole)就在《阿拉伯统治秩序的富与贫》(《阿拉伯秩序中的富人和穷人》)中提到了阿拉伯世界的绝望和崩溃。这篇文章也许是他最有见地的杰作。在文章中,他克制了过去的讥讽和机智,谈到了当时阿拉伯世界现实的沉重感。当时阿拉伯世界有“两家合资企业”:在波斯湾沿岸“挥霍数十亿美元”,在黎巴嫩“无休止的破坏和杀戮”。这些活动也有外国势力“所谓‘阿拉伯新秩序’的共建者”参与。

阿拉伯人曾经认为黎巴嫩是一个天堂,一个方便的“理性圣地”,但现在他们已经把它变成了“一个保留恶意和疯狂的地方。他们不再宽容和互利,这两种精神。相反,它被沙特阿拉伯和海湾国家继承。”据说马尔科姆·科尔发表这篇文章的时候,学校正在考虑让他担任校长,有人担心考虑到贝鲁特美国大学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写这样的文章会减少他的机会的筹集资金。最终,他没有被批评吓倒,依旧踏上了上任之路。

我和马尔科姆·科尔打过交道,但这不是特别密切的关系,只是工作关系。我在开罗见过他一两次,在华盛顿和纽约之后,有一个十字路口。1970年代后期,我开始撰写有关阿拉伯世界当代政治的文章。我研究的主题是他开创的学术领域,他是这方面的权威。作为阿拉伯世界的局外人,他对阿拉伯世界的愚蠢行为更有耐心;我来自那个世界,他对它的看法不同。

我最后一次见到他是1983年11月中旬,在他生命结束前两个月,在纽约的华尔道夫酒店。当时,酒店特地举办了宴会欢迎他。欢迎活动得到了贝鲁特美国大学的协助。我陪同贝卡谷地的一位黎巴嫩政客参加宴会。这位政治家是一位高级什叶派男子,他嫁给了我的家人。马尔科姆科尔当然知道这个人的名字。不过,那是他们第一次见面。两人有很多共同点:他们的儿子也是大一新生,都是亚利桑那大学的校友。两人都表示,他们回到贝鲁特后会保持联系。

这位政治家说,马尔科姆科尔非常愿意倾听和倾听什叶派的声音。马尔科姆科尔年轻时,什叶派在黎巴嫩是一个贫穷和边缘的群体,但到了1980年代初期,他们是黎巴嫩最大的族群。他认识的人属于巴勒斯坦资产阶级、贝鲁特的富裕家庭,以及逊尼派和各种基督徒,这些团体在当时主导着当地的文化和政治生活。什叶派是他所谓的“一大群新的、千篇一律的参与者”,他们看着他所知道的世界变成了他们的世界。

华尔道夫的宴会,逃不过贝鲁特政局的骚扰和什叶派武装的阴影。当时,马尔科姆科尔的前任大卫道奇刚刚离开伊朗,是宴会的嘉宾之一。主办方特意介绍了他的到来,所有来宾都起立致意。对此,道奇只是搭讪回应,然后坐在那里一言不发。原来他在伊朗做了一笔交易:只有避免谈论在押期间发生的事情,他才能获得自由。道奇同意了这个条件,所以他只能忍受自己经历过的折磨。

当时,黎巴嫩的大佬们一一倒在了刺客的枪口下。每个人都在猜测谁是主谋,但总是很难找到一个准确的答案。有一个自称“”的组织主动为马尔科姆科尔的谋杀承担了“功劳”——但人们不知道这个“”是否真的存在。马尔科姆·科尔死后的第二天,德鲁兹青年领袖瓦利德·君布拉特瞄准了右翼的长矛党。朱布拉特认为,备受推崇的学者马尔科姆·科尔(MalcolmCole)不幸去世,因为“他致力于捍卫学校的学术自由,拒绝向长枪党统治低头”。Jubrat的父亲于1977年被枪杀,他所代表的团体一直在与Maronites及其武装的长枪党作战。自然,朱布拉特非常乐意将马尔科姆科尔的死归咎于政敌。

也许那些谋杀马尔科姆科尔的人想在黎巴嫩反对美国军队,但如果是这样,他们就这样做了。黎巴嫩局势早已让美国心急如焚:尽管美国官员多次表态要坚持到底,甚至誓言“绝不让极端势力横行”,但美国已经下定决心在海军陆战队总部遭到袭击的那一刻撤退。马尔科姆·科尔的死加速了美军的撤离。他的死表明美国干预黎巴嫩局势的愚蠢,贝鲁特陷入了血腥的混乱之中。

马尔科姆科尔的一位黎巴嫩朋友曾说过:那个时代的黎巴嫩不值得马尔科姆科尔坚持。朋友们的意见并非没有道理,但也只说了一部分实话。曾经吸引MalcolmCole的父母一代来到黎凡特的潮流催生了一个被现代和吹走的新世界。

据史料记载,安多佛神学院的两位毕业生列维·帕森斯和普林尼·菲斯克是最早来到贝鲁特的先驱。他们的目的地是巴勒斯坦圣地。1819年11月,帕森斯和菲斯克从波士顿码头出发,准备“将青春献给伟大的天使/带领人类走上正确的道路”。经过努力,帕森斯等人在耶路撒冷组建了一个传教团。他后来承认,很难把福音带给这些“生活在基督诞生地的冷漠的人”。

后来,这里出现了其他传教团体的足迹,比如来自阿默斯特和耶鲁两所大学的年轻人。

有时,传教士人群中还包括来自霍利奥克山约克学院的年轻女士。来自英国的传教士大多定居在耶路撒冷,贝鲁特是美国人最喜欢的定居点。那时,它只是一个小港口,没有人记得它的历史。港口周围有城墙,每晚都有宵禁。城墙周围有一排哨兵,散落着一些人。来自马萨诸塞州坦普尔顿的传教士威廉·古德尔在1824年的一封家信中描述了当时的贝鲁特。他写了:

神为我们预备的地方非常宜人,在一个大海湾的西岸。南面是广阔的美丽田野和山脉,长满了橄榄树、棕榈树、橙树、柠檬树、松树和桑树。从客厅露台望出去,我们的视线能够越过城墙的阻碍。茅屋散落,至少有两百多间,散落在桑田间。

如需更完整的贝鲁特图片,请参阅W.M.的《此地与此书》(土地与书籍)。汤姆森——黎凡特传教士的大量著作,1872年出版于2008年,这本书无疑是最精彩、最广为人知的。

汤姆森的家乡位于美国广袤的中西部,他本人“在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传道30年”。他的书包括许多当地动植物的插图,“介绍了这个神圣地方的人文和风俗习惯,是描述景观和地貌的指南”。你可以从这本书的字里行间看出,他时而对这片土地充满好奇,时而冷漠,时而熟悉这里的许多文化细节,时而对这里的人不耐烦。汤姆森告诉自己,在之前对《圣经》的研究中,他觉得“大量对《圣经》出生地的描述是不准确和肤浅的”,所以他开始写《此地与此书》。他告诉他的读者,在他写作的大部分时间里,他“在野外——海边或圣湖边,山顶上,橄榄树下,橡树下,或巨人摇滚:在这里生活和思考,感受和写作。毫无疑问,这里的当地环境赋予了这本书独特的色彩和性格。”

汤姆森的话毫不夸张。这个“美丽的地方”给了他写一部杰作的热情。书中对各个地名的土地、人物、起源和景观都有生动的细节。我还在汤姆森的作品中发现了我祖村附近宏伟的博福特堡垒,他的描述让我感觉自己身临其境。“你看,现在,在利塔尼河高耸的峡谷之外,可以看到悬崖边上古老而美丽的堡垒。我经常去那里参观,并在堡垒附近的宽阔壕沟中露营了一夜。在要塞,景色美不胜收,河谷深邃直入水,雄伟恐怖。凝视着落石的长度。长长的小径,直到它们落入丛林并消失,或落入山下的河流中。汤姆森的话是如此真实和清晰。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住在俯瞰波弗要塞的小祖村里,扔石头下山是我和我的朋友们消磨夏日时光的最激动人心的游戏。

汤姆森的贝鲁特正处于变革的阵痛中:人口扩张和时代变迁改变了过去的风俗习惯。

在此之前,贝鲁特会在黄昏时关闭城门,整夜不封城,街道漆黑,巡逻队会监视路人,确保每个人手中都有灯笼。“我看不见手指,警卫在悄悄巡逻,任何人在没有灯光的情况下走在大街上,都会被他们逮捕。大家,请记住晚上外出的规定!

写《此地与此书》的时候,贝鲁特的市区已经扩张到城墙之外。根据汤姆森的说法:“叙利亚的任何城市,乃至整个土耳其帝国的扩张速度都比不上贝鲁特。这个地方注定会继续繁荣……这就是贝鲁特,被光荣的地中海所环绕,各国各色各样的美丽船停在这里,远道而来,你一定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未来是美丽而壮丽的。”

就在贝鲁特摆脱城墙束缚,大肆扩张之际,来自佛蒙特州尚普兰谷(ChamplainValley)的传教士丹尼尔·布利斯(DanielBliss)也开始在此设立学校。他创办的学校是贝鲁特美国大学的前身。

学校于1866年开始招生和教学,第一批只有16名学生,由布利斯和另外两名传教士教授,一名黎巴嫩当地老师负责数学课程。

马尔科姆·科尔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出生和长大的。学校的一切都是他的遗产。1954年,他未来的妻子安·兹维克来到贝鲁特。从纽约出发,她乘坐一艘荷兰货轮航行了17天。映入眼帘的地方依然保持着殖民时代小镇的风格:房屋隐藏在栅栏后面,看起来杂乱无章;墙边的九重葛疯狂生长,花园郁郁葱葱,小巷狭窄狭窄。刚毕业的年轻学生马尔科姆·科尔(MalcolmCole)向她求爱,带她游览这座城市的历史美景,并充当她的向导。

马尔科姆·科尔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一条通往黎巴嫩,另一条通往他所代表的美国机构。这一定是一个奇迹的时代。

每年夏天,斯坦利和艾尔莎都会去山中一个安静的小镇,住在一座石屋里。小屋坐落在茂密的松树林中,享有附近山脉和深谷的绝佳景色。在他们附近,在那座山顶上,住着另外四位美国教授。聪明的生物化学教授斯坦利科尔的果园也在这里,他在那里进行实验以开发新型葡萄和水果。

严格来说,黎巴嫩世界的政治和阶级与马尔科姆·科尔无关,但他对阿拉伯民族主义寄予厚望,并对主持民族主义运动的阶级深信不疑。他的阿拉伯同龄人不可避免的命运和纠葛也会找到后来成为校长的马尔科姆。他曾在一封信中告诉妻子,校长的职位就像“庄园主”。可他没想到,这个“庄园”已经火了。

在马尔科姆·科尔被杀后的这些年里,我仍然时不时想起他和他的父亲斯坦利,让我想起的是他的儿子史蒂夫·科尔。我早在1983年就听说过他的名字,当时他还是亚利桑那大学的新生。后来他加入了篮球界,通过选秀进入NBA,先后效力于克利夫兰骑士队和芝加哥公牛队。

我对NBA了解不多,但我一直在关注史蒂夫·科尔的动态。我一直在场上寻找他,在个人技术统计栏目中一直关注他的各项数据。我了解到他是一名锋利的射手,在三分线外投篮方面,他是联盟中最好的射手之一。我也知道他的梦想在1997赛季成为了现实。他们在季后赛中遇到了犹他爵士队,在第6场比赛中,史蒂夫科尔在队友迈克尔乔丹的传球中命中了制胜两分。知识;第四局,他错过了一次,当时他周围没有防守,传球的人是乔丹。他为此感到沮丧。

该节目在盐湖城录制并持续了很长时间。在采访的最后,记者谈到了史蒂夫·科尔父亲被杀的事情。不难发现,记者的话让金发幼稚的史蒂夫·科尔想起了一些他不想再触碰的记忆。

他说是的,他想念他的父亲,他每天都在想他。他还表示,如果父亲还活着,他会为自己的NBA生涯感到非常自豪。说完这话,他转移了话题,聊了一件比较容易的事,也就是他在空缺下错过的那一次。几天后,在芝加哥,他有一场冠军赛,再次无人防守。他没有再错过,球队夺得了冠军。

芝加哥公牛队爆料:曾经有段时间史蒂夫科尔和乔丹大打出手。面对“飞人陛下”,他根本没有退缩的打算。体育记者对他的勇气感到惊讶。记者可能不知道:他的祖父斯坦利独自跑在阿勒颇和马拉什山区,营救遇险的亚美尼亚儿童。只用了一把手枪,他就敢用大篷车将这些孩子护送到贝鲁特;对于拥有这样一个父亲并经历过失去父亲的史蒂夫科尔来说,NBA的动荡和冲突有点微不足道。

前世已经结束,东方的世界和东方的人民,已经与他无关。芝加哥公牛队神枪手史蒂夫·科尔,1965年出生于贝鲁特,生活在一个早已失去传教狂热的国家。东方古老的土地已经被淹没在过去,没有人记得它,也没有人愿意投资新的激情。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